• 跳至主要導覽
  • 跳至主要內容
  • 跳至主要資訊欄
Ernest Chan watermark

Ernest Chan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 WordPress
  • 初創
  • 科技
  • 攝影
    • 天文
    • 長爆光
    • 風景
    • 攝影地圖
你在這裡: 主頁 / 攝影 / 最完美的相機

最完美的相機

2021/06/03 作者: Ernest

到底哪一部相機最完美?

經常在一些攝影群組裡面看到用戶在討論哪一部是最完美的相機,其實這個話題我很少參與討論。原因很簡單,我的答案只有三個字:「看情況」。而且,也許你會看得出來,我的答案有點長。

參與這一種討論幾乎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每一部相機都必定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就拿我擁有而且現在經常會使用的幾部相機來作出一些比較,或許大家會比較容易明白一些。

我的相機史

我一直都是M4/3(Micro Four-Thirds)相機的用家,從GF1至今都已經使用了12個年頭,到今天還是在使用中。但是使用的原因和剛開始的時候完全不一樣。M4/3輕便的機身和大量的鏡頭選擇是其中一個大賣點。但同時,M4/3因為受制於感光器明顯較全片幅相機或APS-C相機的感光器小,拍出來的照片解像度和噪音方面明顯地比下去。

M4/3的噪點在長曝光時表露無遺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用途的改變,近年很多人改為使用M4/3來拍攝影片。以Panasonic的GH5為例,它能夠拍攝到4K 60FPS的慢動作,在手持拍攝影片方面,機身防震(In Body Image Stablization, 簡稱 IBIS)的能力也是非常強大。而現在在香港的二手價格更只需要六千港幣左右,性價比實在是相當高,有的時候賣家還會附上V-Log或兔籠。

而近年非常受國際觸目的深港初創電影相機公司 Z Cam 2019年推出的 Z Cam E2 也是使用了M4/3的感光器,更能夠拍到120FPS的4K片段(C4K更能達到160FPS)。可見在影片製作的群體和個人來說,M4/3某些特質還是頗為受落的。

Z Cam E2
Z Cam E2

到了今天2021年,4K 120FPS或160FPS目前還是很少相機能夠做得到。當然,看到這裡肯定有朋友會說,Sony的A7S3能夠做得到呀。也對,比它更早的RED電影相機也能做到,但我也請您看清楚它的價錢牌。

至於Z Cam這個品牌和他的產品,我對他們充滿信心和期待。寫這篇文章的今天,在Z Cam的官方群組裡更看到荷李活電影製作公司會改為使用它們的產品,實在厲害。有時間的話,再跟大家談一下這一家公司和他的產品。

到底用來拍什麼?

然而,在GH5的Facebook群組裡,經常就有朋友發放照片然後說,「誰說GH5拍的單張照片不行?」但事實上,他們拍的照片,一般都是手持拍攝、快門速度一般在1/50秒以上。我的反駁是:在足夠的光源下,GH5的拍照能力的確還是能接受的。 但是,如果用GH5加上減光濾鏡來拍日落或是星空的話,它就相對變得很弱,幾乎就是不會考慮使用。因為受制於它的感光器太小的關係,在拍攝長曝光的時候,感光器很容易會發熱而產生躁點。而且不是一兩點而已,而是遍佈整張照片。往往在後製的時候,把照片放大到1:1時便會覺得拍出來的很糟糕。

所以,我現在只會用GH5來拍影片。而且是在光源充足的時候才使用。2016的時候,我開始對星空產生了興趣。但正如剛才上面談到,因為M4/3的躁點太厲害,所以購入了一部Canon的750d天文改機。而這一部相機在拍攝星空方面一點都沒有讓我失望。但正正因為是天文改機的關係,拍出來的照片都是偏紅的。我以前在攝影地圖:搖籃山酒店裡面就有提及過。當然,顏色可以在後製的時候調色還原。但也是因為這一部相機比M4/3的感光器在長曝光時顯出了強大的效能,讓我對更大的感光器–全片幅產生了興趣。而這一部APS-C相機便成為了我天文攝影的專屬相機。

單張搖籃山酒店銀河原圖(已調色)
天文改機750d拍攝的銀河

至於用來深空天體的天文CCD,我則不太感興趣。尤其是生活在光污染嚴重和濕氣很重的香港,每年只有很少很少機會能夠拍攝得到。到外國去拍攝也需要攜帶很多的儀器,所以乾脆打消了這個念頭。我拍攝天文的旅程只能在廣角鏡所能拍攝的「地境加星空」這類相片這裡止步了。

後來,到了2018年,終於購入了A7III,論性價比,這部相機可以說是非常高的。而這一部相機我買的時候主要是用來拍照片的。因為它的像素比我另外幾部相機的解像度都要高,所以很自然地,拍照片的工作我一般都會用上它。無論是好味道的照片或是縮時,我都會用到它。而且,在我眾多相機當中,只有他能夠即時連接 Capture One,在工作上很自然它變成為了我拍照的頭號選擇。

中環光軌

用A7III拍攝的縮時影片

但A7III完美嗎?不,它並不完美。例如,在4K拍攝方面它只能夠達到25FPS。只能夠說他算是非常強大的相機,但也有缺陷。

想要達到什麼效果?

到了最近,心癢癢的購入了Z Cam E2,為什麼是 E2而不是 Z Cam更高解析度的S6、F6或F8呢?四個原因。一,E2 二手價格便宜,只需要九千港幣。二,它能夠拍出4K 120FPS,1080P更能達到 240FPS。三,6K和8K電視或監視屏要普及起來還需要很長時間。四,我的M4/3鏡頭相對齊備。

我認為,任何相機都不會完完全全是完美的,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我並不相信有一部相機能夠滿足所有人,只能按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選擇。對於我來說,我今天主要考慮的因數有:價格、輕便、長曝光的畫質、慢動作影片和鏡頭的兼容性。其實要繼續説下去,就是問自己,到底你想要達到什麼效果,然後再去選擇使用或購買什麼相機。比如說,我永遠無可能使用我的750d去拍好味道的影片,因為它根本就符合不了我的4K的要求。而E2亦沒可能拍到A7III所能夠拍到的單張長曝光。

總括來說,我的相機的用途主要如下,而評分是按自己對相機不同的需要來決定:

  1. Panasonic GH5

    • 拍攝超高清4K 50FPS影片
    • 拍攝全高清1080P 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 日光下作單張拍攝

    優點:相對輕巧,擁有4K60FPS,價格便宜

    缺點:低光質素難以接受,長曝光躁點多

  2. Sony A7III

    • 單張照片拍攝(風景、星空)
    • 縮時 (Timelapse)
    • 連接Capture One 21 在攝影工作室拍攝單張

    優點:全片幅,控制躁點能力極高,拍攝1080P影片調高至ISO 12800還是可以接受。價格跟其他全片幅相機比較算是低端,但性能強大。

    缺點:4K只有25p(30p)及慢動作拍攝能力均不及Z Cam E2。

  3. Canon 750D (Astro Mod)

    • 因爲已經改爲天文專用相機,所以主要用來拍攝星空

    優點:改機後拍攝星空能夠拍出星雲黯淡的紅色。

    缺點:只能夠用作拍攝星空。

  4. Z Cam E2

    • 拍攝超高清4K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優點:能夠拍到4K 120FPS及C4K 160FPS。擁有非常活躍的研發團隊,不斷有韌體更新。

    缺點:拍攝時一般需要大量配件配合,最基本需要兔籠。儲存媒體使用CFast,價格一般較SD卡爲貴。在上面的圖表裡,長曝光的分數其實對E2有點不公平,因為這個並非它的用途。

再來最後一個,就是我沒有的A7SIII。

Sony A7SIII

  • 拍攝超高清4K 120FPS影片
  • 用於訪問、宣傳片

優點:能夠拍到4K 120FPS。令人驚訝的超高的感光度。

缺點:價格貴。單張有效像素只有1200萬像。

結論

綜合以上的看法,我只能夠說,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最完美的相機,只有最適合達到某個功能的相機。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這個話題上面浪費唇舌。最要緊的是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拍出什麼東西來,從而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相機。名言道:The best camera is the camera with you(最好的相機就是在你手中的相機)。有時候,手提電話的相機也可以是最佳的選擇。

縱觀我手頭上的相機,現在而言,其實大概已經能夠滿足我大部分的要求了。要是真的需要再尋找一個相機性能上需要突破的領域,應該便是4K低光環境下的攝影功能。從市場現有的型號來看,最有可能的應該會是一部二手的GH5S、E2F6(兩者均沒有機身防震)或A7SIII(價格暫時實在太貴),但這是以後的事情了。

Facebook 留言

分類: 攝影, 科技, 長爆光 標籤: 攝影、相機、完美的相機

主要資訊欄

搜尋

近期文章

  • 「果粉」的佳音

    「果粉」的佳音

    2021/09/14
  • Photoshop的「黑科技」新功能 – Neural Filters

    Photoshop的「黑科技」新功能 – Neural Filters

    2021/08/09
  • 建立YouTube頻道前,值得知道的10件事

    建立YouTube頻道前,值得知道的10件事

    2021/06/15
  • 拍攝日出日落:曙暮光及手機應用程式

    拍攝日出日落:曙暮光及手機應用程式

    2020/05/05
  • 光圈愛漫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光圈愛漫遊:國際金融中心二期

    2020/05/04

關於我

 Ernest Chan 陳嘉杰

果粉。黑色控。愛攝影、編程、各類軟件硬件。堅持無時無刻終身學習。認為在網絡年代,沒有學不會的事情,只有有多想做得到。

社交媒體

訂閱電子報

    如有疑問,可以到訪我們的私隱政策頁面了解我們怎麼使用該類資料。
  • This field is for validation purposes and should be left unchanged.

© 2023 · Ernest Chan 版權所有 如欲轉載 請先聯絡

這個網站有使用Cookies來儲存數據。

我了解 了解更多
私隱政策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cookies,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